财务信息公示

招生工作

信息公开规章制度

信息检索

  • 信息名称:
  • 关 键 词:
  • 文    号:

最新公开

校长刘宏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稿件来源:党政办公室  图片来源:党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30 09:30:17  访问次数:

3月5日至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刘宏教授带着辽宁人民和大连外国语大学师生的重托,心系科教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全程参加了会议。

微信图片_20210312102827.jpg

微信图片_20210312102757.jpg

微信图片_20210312102808.jpg

微信图片_20210312102823.jpg

微信图片_20210312102804.jpg

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批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批准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中央预算、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批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会议期间,刘宏校长在学习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讲话精神时表示,抓好“四史”教育,特别是党史教育对于高校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把党史教育纳入思政课和相关的专业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青年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教育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青年学生更有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努力成为扎根中国大地,融通中外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也得到了代表委员的热议,我校校长刘宏在受邀采访发言中表示,“要为国育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好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一体化思政课工作体系及质量监控机制,深入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另一方面要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将课堂上的枯燥理论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做到活泼有趣。同时,要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思政课重要内容。她建议,要通过教育评价考核体系,激发教师积极性,让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一起承担育人铸魂的任务,努力把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激发广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月6日上午,辽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张国清、白春礼、吴玉良、陈求发、唐一军、刘宁等领导和辽宁团全体代表参加会议。刘宏校长在发言中表示,规划和纲要草案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度和历史方位,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纲领。规划和纲要草案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并做出具体安排,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成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的目标,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刘宏校长在发言中还介绍了“十三五”时期大外取得的成绩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学校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贯彻落实好张国清书记和刘宁省长在全省思政课教师培训会上的讲话精神,培养好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将贯彻和落实洁篪主任关于辽宁深耕东北亚的讲话精神,树立全球化和多元化人才培养观,培养好能够胜任东北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区域治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积极开展与东北亚国家高校的人文交流与智库合作,为辽宁成为东北亚区域双循环的核心区域和主导省份贡献大外力量和大外智慧!

本次会上,刘宏校长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培养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建议》《关于提高外派国际中文教师和志愿者的待遇的建议》《关于在“十四五”期间将哈大高速铁路延伸至大连旅顺口的建议》《关于后疫情时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加快推进财力均等化改革的建议》5项建议。

会议期间,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少年报、辽宁日报、辽宁新闻、北国网、北国客户端、北斗融媒体、香港大公网、大连新闻、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采访,努力向社会各界宣传高等教育取得的新成就,介绍和宣传大外教育事业取得的新成绩。同时《关于培养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建议》也得到了社会和媒体及高教同行的广泛关注,被多家媒体报道转发。大家也都认为建设一个融通中外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是当务之急,是实现2035远景目标中国际合作与对外开放的重要保证。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真正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水平复合型翻译人才,从而进一步适应中国新时代新阶段在国际的发展和国际舆论斗争的需要,使世界各国能够了解真实、全面、立体的当代中国。(李殿峰)

 

责任编辑: